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期末重点整理.docx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说文解字繁体字 pdf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期末重点整理.docx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期末重点整理.docx

2023-03-30 08: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期末重点整理通论字典辞书一、文史工具书的编排方式(一)部首编排法: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归为一部,这个共同的偏旁就是部首。部首按笔画的多少为先后次序。同部首的字也按字的笔画多少的先后次序排列。(二)音序排列法:音序排列法是按汉字的读音来编排所收的字词的。 古代字典辞的音序排列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按传统36字母的顺序编排。一种是按广韵韵部或平水韵韵部韵的顺序编排。(三)号码查字法 把汉字按照一定的原则分别编出号码,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四角号码检字法由王云五发明,1925年5月出版号码检字法。二、主要工具书(一)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撰。正文十四篇书末“叙”

2、和目录为一篇,共十五篇。收字以小篆为主,兼收古文、籀文、重文。据叙载,全书共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合计10516个 。体例:一是按小篆的形体,把9353字分成540部;二是于每一篆下先释义,再分析字形结构。(二)康熙字典用十二地支分成十二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加上书前凡例、等韵、总目、检字及书后的补遗、备考等六卷,凡四十二卷。全书正文共收字47035个。按字汇正字通体例立部首214个。体例:于单字下先注音释义,注音:依次列举唐韵、广韵等前代韵书的反切,并标注直音;释义:解说字的本义、别音别义,并于每一义项下面列举书证。有所考辨就在释文末用“按”字表示。主要特点:一是收字多,超

3、出了以前的任何一部字书;二是注重解形和注音;三是义项收录完备;四是引例十分丰富,例句出处明确。五是确定了后世字典辞书的部首数量与基本编排方式。(三)汉语大字典按部首排列,设200个部首,共收汉字56000个,是目前我国收字最多的字典之一。先列楷书字形,然后收列能够反映形体流变、源流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的形体。 释义:古今兼备以古为主,义项排列一般按照本义、引申义、通假义的顺序,义项下面尽可能征引文献为证。对罕见的名物词,有时附有插图。注音:先用现代汉语拼音注出该字的现代音,后收列了该字中古时期的反切和上古的韵部中古音主以广韵集韵的反切为主上古音以近人考订的三十部为准。通

4、论文字一、汉字形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大篆小篆(古文字)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今文字)(一)甲骨文 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 因为这种文字是用刀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故称之为甲骨文。又称为甲骨卜辞、殷墟文字、锲刻文字。一般认为甲骨文还是殷商时代文字的代表。 特点:以象形字为基础,带有强烈的图画写实性。形体结构还没有完全定型化。行款无定式,随意性较大。 存在相当一部分合文。 笔画纤细,笔势方折。 (二)金文是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称为金文或吉金文 、钟鼎文 、铭文 、彝器文字 。特点:笔划多用肥笔和圆笔。新出现的象形字很少,而形声字明显增多。异体字相对减少,偏旁逐渐趋于稳定。合文大为减少。

5、 行款渐趋固定。 (三)六国文字是战国时期除秦国之外的山东六国及其它一些小诸侯国所使用的文字。 六国文字又称古文。六国文字主要出现在竹简和绵帛上,还包括一些铜器、漆器、货币、陶器、玉玺等器物。它的书写材料多用毛笔,写在竹简或绵帛上的字上粗下细,形如蝌蚪,故把这种文字称作“蝌蚪文”。 特点:区域性文字,形体很不统一,异体字繁多。笔画草率诡异,简体字、俗体字大量出现。 (四)小篆特点:笔划线条化,字形均匀齐整。定型结构定型。异体字减少。 (五)隶书今隶是在古隶的基础上的演变和发展起来的。大约在西汉武帝时代,字体风格才渐趋成熟和定型。特点:其一,笔画完全线条化、符号化,摆脱了图画文字的痕迹。其二,偏

6、旁的分化与混同,冲击了篆文的“六书”结构。其三,笔画形态一波三折,蚕头雁尾,有明显的起笔收笔。 由篆书到隶书,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次最主要的变革。这种变化称为隶变。隶变的结果使汉字从古文字时代进入了今文字的新时期,使汉字的形体发生了质的变化。隶变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隶书打破了以象形为基础的构造方式,符号性大大加强了。它使汉字的形体由复杂变得相对简易,从书写不便变为较为方便,大大地提高了汉字的书写速度。 (六)楷书东汉末年形成,到魏晋渐定型。 楷书和隶书的差别:在于笔势方面,楷书去掉了隶书的波势挑法,使勾撇定型;去掉隶书的波折,使笔画平稳;扭转了隶书向外摊开之势,而向里收敛;改变了隶书的方正平直

7、,由扁方形变成竖长形等等。 (七)草书草书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章草、今草和狂草。1.章草脱胎于草古隶的草书。这种字体大约在西汉中后期就已经基本形成了。所谓章草,是说尚有隶书章法的草书。 2.今草由章草演化而来,它减掉了章草的隶书味,笔画更简省,书写也更方便。 3.狂草是由今草演变而来的,它兴于唐代,被称为“颠张狂素”的张旭和怀素的狂草,颇负盛名。 (八)行书行书省略了一些次要结构,书写效率高,而且易于辨认,所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字体。 汉字形体的演变,体现了汉字由象形到表意兼表音的发展过程,体现了汉字由图画性到符号性、由繁到简、由难到易的总的发展趋势。二、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

8、注、假借。(一)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常见字:日、月、酉、斤、大、目、行、向、又、叶、牛、鹿、鼎、矢、眉、瓜、尾、页xi、网、燕、吕、目、自、羊、牛、果、石、页说解体例:“某,某也。象形” 或“某,某也,象某某之形”。 特点:一是简约性。象形字“画成其物”,不是作画,是创造书写符号,是写词,摹写客观实体时,只勾勒轮廓,注重字形的简约性。二是典型性。即注重突出客观实体的典型特征,以增强象形字写词表意的区别功能。 标准:一定是独体字, 二定是名词, 三定在本名之外不含别的意义。 (二)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常见字:上、下、本、亦、刃、末、朱、寸

9、、高、厷、中说解体例: “某,某也。指事”或 “象某某之形”分两类:独体指事、加体指事。 1、独体指事:一般认为,这类字是用纯符号构成的。 如:方、圆、回2、 加体指事:往往以象形字为基础,在象形字上附加指示性符号以构成新字。如刃、厷、寸、叉、本、末、朱、亦、象形字、指事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都是独体字。(三)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作基本成份组合成一个新字,这些新字的意义可从这些基本成份间的某种联系显现出来。常见字:步、采、休、牧、臭、见、看、友、抹、洗、益、初、浴、吹、洗、射、并、戒、弃、林、取、法、森 、涉、戍、逐、莫、舂 说解体例:“某,

10、某也,从某从某” 或“某,某也。从某某”。 特点:其一,必然是合体结构,即所谓的“字”,每一部分都有自己固定的读音和意义。其二,几部分组合后,产生一个相关的新意义。分成三类:异文会意 同文会意 对文会意 1、异文会意由不同形的两个或几个独体字合并,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如杲、冠、伐、牧、男、分、看(这类会意字和象形字要区分开来,会意字是通过一个完整的图形表示一个意义,它是由两个或者几个独体字组成,多表示动作、行为等。象形字是画出物体的形象,所画出的物体都是名物。)2、同文会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形体的字组合而成。如从、比、林、毳、森、炎、棘、枣、晶、众、友3、对文会意将同形字一反一正组合起来的,构

11、成新的意义。如北、斗、舛、步会意字分“以形会意”和“以义会意”“以形会意”例字 :秉、男、友;“以义会意”例字:耷、岩、嵩、昶chng (四)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说解体例:某,某也。从某某声。 某,某也,从某,从某,某亦声; 某,从某省,某声; 某,从某,某省声。 特点:1.必然是合体字。2.构成这个合体字的偏旁有表示意义范畴,称作意符或形旁;有表示声音类别,称作声符或声旁。意符一般是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符则以上三类字都可以充当。常见字:劈、宝、娶、耆(q)、珊区别形声会意:(1)形声字只能由两部分组成,且有一个偏旁与字音有关,会意字则没有具有这一功能的部件。(2)

12、形声字的意符表示字义的类别(即意义范畴),而会意字的构件则是凭借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来表示字义。 三、假借与通假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认识假借现象: 1.假借是以一个现成的字去记录一个“本无其字”的词的现象。要是“本有其字”,就不是假借而是通假了。这是区别假借与通假的标志。2.假借是以一个字去替代一个与它同音或音近的词的现象。也就是说,假借字的本义同它假借后所表示的意义(假借义)之间,通常没有引申关系。这是区别假借与引申的标志。3.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都可以用作假借字。假借和通假不同:假借属于“六书”范畴,是记录“本无其字”的词的一种写词方法。通假不属于“六书”范畴

13、,它是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替代的一种用字通借现象。如:蚤(早)。 四、古书中的用字繁简字 异体字 假借字 古今字(一)繁简字(1)汉字简化的原则: 1、采用原有的古字,如 :(礼)礼 (启)启 (云)云 (舍)舍 2、采用同音替代,如:(谷)谷 (糆)面 (丑)丑 (后)后 3、把繁难的偏旁改成简单的,如:(灯)灯 (机)机 (怜)怜 (迁)迁 4、采用繁体字的一部分,如:(务)务 (声)声 (习)习 (虽)虽 5、草书楷化,如:会、东、门、书 (2)繁简字之间的对应关系1、绝大多数是一对一的关系,如: (国)国 (学)学 (论)论 (隶)隶 2、原来的几个繁体字在意义上有一

14、定的联系,简化后成了一个字。比如:“复”和“复”复。“饥”和“饥”饥。“获”和“获”获。3、原来的几个繁体字在意义上没有关系,因读音相同或相近,用一个字来代替,比如: 后后(王后)、后(后面)面面(脸面)、麺(麺粉)淀淀(白洋淀、海淀区)淀(淤泥、沉淀物) 里里(里程、乡里)、里(里外)汇汇(词汇)汇(汇合)谷谷(山谷)、谷(五谷、善)只只(仅独)、只(量词)丑丑(地支名)、丑(丑恶) 几几(几案)、几(几何、将近)发发(发出)、髪(头发)干干(干支)、干(干燥)、干(才干)、干(树干)台台(我)、台(楼台)、台(桌子)、台(台风) (二)异体字(1)异体字又叫或体字,是指共写同一个词的不同书

15、写形式。换言之,即形体不同,而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古代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表示同一个词的几个不同的字形。简单地说就是异形同词。(教材文选注释中用“同”表示)(2)产生原因:甲、金文时期,异体字繁多,反映了汉字童年时期不成熟、不规范的特点。战国时期,诸侯异政,各为制字,汉字形体分歧严重。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字”的政策,对异体字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整理,成效显著,但仍未能彻底解决问题。一方面旧的异体字不断被淘汰,一方面新的异体字不断产生。新旧相加,使得异体字的数量不断增加。(3)异体字结构上的规律: 1、造字方法不同形成的异体字: 不同的造字方法,可以表达共同的造字意向,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不同的

16、义符在意义上往往相同或者相近),因此出现了一系列不同造字方法的异体字,如: 泪、涙:泪,从水从目,会意字;涙,从水戾声,形声字。岳、岳:岳,从丘从山,会意字:岳,从山狱声,形声字。凭、凭:凭,从任从几,会意字:凭,从心冯声,形声字。 2、形声字形符不同形成的异体字: 形符表示形声字意义所属范畴,和字义有联系,可是同义或近义的形符不止一个,于是出现声符相同而形符不同的异体字,如:畔、泮:畔,从田;泮,从水。所表部位不同。 歌、謌:歌,从欠,表方法;謌,从言,表特征。 唇、唇:唇,从口,表部位,唇,从肉,表特征。 粳、稉:粳,从米;稉,从禾。米禾粗精不同。 暖、暖:暖,从日; 暖 ,从火。日火皆可

17、生热。 杯、杯:杯,从木,表质地;杯,从皿,表类属。 迹、迹:迹,从辵,表行走,迹,从足,表工具。 叹、叹:叹,从口,表部位,叹,从欠,表方法。 3、形声字声符不同形成的异体字: 形声字的声符具有一定的标音作用,但表示同一读音的声符往往不止一个,因而产生了一系列同形符而异声符的异体字,如:杯、桮:杯,从木不声;桮,从木否声。不、否同属“之”部韵。 啖dn啖:啖,从口炎声;啖,从口臽xin声。炎、臽同属“谈”部韵。 蝶、蜨di :蝶,从虫枼y声;蜨,从虫疌声。枼、疌同属“月”部韵。 馈、馈ku :馈,从食贵声;馈,从食鬼声。贵、鬼同属“微”部韵。 线、线:线,从纟戋jin声;线,从纟泉声。戋、泉

18、同属“元”部韵。 蚓、螾:蚓,从虫引声;螾,从虫寅声。引、寅同属“真”部韵。 4、形声字形符、声符都不同形成的异体字: 村、邨:村,从木寸声;邨cn ,从邑屯tn声。 碗、盌wn :碗,从石宛声;盌,从皿夗声。 剩、剩shng :剩,从刀乘声;剩,从贝朕声。5、偏旁的位置不同所形成的异体字: 峰峯 和咊 群羣 秋秌 期朞 概槩 稿藁 惭惭 够够 鹅鹅(4)还有三种情况,不能认为是异体字: 第一,有些字虽然在某一些意义上经常相通,后代的读音也相同,但不能看作是异体字。 如:“置”和“寘”,“实”和“寔”。第二,有些字虽然自古同音,但意义的广狭不同,有相通之处,也有不通之处,这也不能看作是异体字。

19、 如:“游”和“游”, “沽”和“酤”。第三,还有些字意义上根本就没有关系,表示的是不同的词,虽然文献中常常混用,也不能看作是异体字。如:“修”和“修” ,“升”和“升” ,“雕”、“凋” 和“雕”。 (三)假借字是文字记录语言时,与词汇发生关系的一种现象。假借是意义上毫无关系的词,只是由于语音上的联系而借用文字形式来表示自己意义的一种现象。离开具体的语言就无所谓假借。分类:根据本字的有无,假借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没有本字的假借,一类是有本字的假借。1.没有本字的“假借” :“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2.有本字的“假借”(通假):“本有其字,依声托事”。1.没有本字的“假借”(六书中的假借)没

20、有本字的假借,在其应用和发展过程中,大致有三种情况:甲词本没有文字形式,从一开始就借用另一个同音词乙词的文字形式来表示自己的意义。以后一直沿用,既没有为乙词造字,也没有为甲词另外造字。比如:“我” 、“难” (只用来表示假借义,而不再表示其本义。);“耳”、“之” (除表示假借义外,仍表示本义,都没有另造字 )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这个字仍用来表示乙词的意义,而为甲词另造新字。如:辟法度嬖 君主躲避得宠的人打开辟比方,比喻譬(同音假借)表示乙词意义的字被甲词借去,后来即用这个字表示甲词,而为乙词另造新字。 比如: “孰”(后来没有为疑问代词造字,而是为本义造了“熟”字。 ) “求”(

21、后来没有为假借义“寻找”造字,而是为本义造了“裘”字。 )2.有本字的“假借”(通假)(1)通假:古书中使用汉字时,常常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这种不用本字,而用另一个字代替本字使用的现象就叫通假。(2)通假字产生原因:“其始书之也,仓卒无其字,或以音模拟方假介为之,趣于近之而已。” 通假字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借一个同音词的文字形式表示本字的意义,以后仍然用本字,不用通假字。这种属于临时借用,且借用时相当固定的,不会随意乱借,而且只是单向的,不能被颠倒过来。 比如:“剥”假借为“攴”,“麋”假借为 “眉” 通假字代替了本字,本字废而不用。比如:“桼” (后来借表示水名的“漆”字表

22、示这个意义。);“猒” (后来借“厌”字来表示这个意义 )通假的特点:本有其字,依声托事 “通假”是本来有表示该词词义的字不用,而用另一个来替代。并不是说所有的字都可以互相替代,一般地说,本字与借字之间必须是音同或音近的关系,而且这里所说的音同或音近,指的是古音,这也就是所谓“依声托事”的意思。 通假在音读上的特点:同音通假:指的是本字与借字之间声韵俱同;双声通假:指的是本字与借字之间声母相同。通常认为除了声母相同外,韵部也应该相近;迭韵通假:指的是本字与借字之间韵部相同。通常认为除了韵部相同外,声母也应该相近。本字和通假字在意义上没有联系。识别通假字:1.从上下文中去考究字义;2.从古音上去

23、找旁证;3.通过字形分析探求字义;4.通过确凿的例证来证明。(四)古今字指用字写词时,先后产生的形体不同而意义相关、古代作甲,后代作乙的一组字,产生在前的叫古字,产生在后的叫今字。产生原因:字的义项增多,另造新字来分担某些义项,便形成古今字。原来的字称为古字,后产生的字称为今字。 (“后来写作 ”)两个主要来源:一个是词义引申而形成的古今字(如:支枝肢、责债 昏婚、益溢);一个是文字假借而形成的古今字(如:莫暮、要腰邀、然燃、县悬、其箕、错措)。 特点:其一、从产生的时间上看,古字产生在前,今字产生在后。其二、从词义上看,古字义项较多,往往包含今字的义项;今字义项较少,往往是古字众多义项中的一

24、项。其三、从字形上看,今字往往以古字为基础,加上区别意义的形符或者加上声符构成。区别古今字和异体字,古今字和通假字:1、古今字和异体字的主要区别:古今字是着眼于历时的文字产生的先后,异体字则着眼于共时的字体的差异。2、古今字和通假字的区别: 时间上: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在产生时间上有先有后,二者之间属“历时”关系;而本字与通假字是一种“共时”关系,是同一时期读音相同或相近的互相替代现象。 意义上:古今字在意义上彼此有联系,今字意义往往是古字众多义项中的一项;本字和通假字的意义没有联系。 形体上:今字往往以古字为基础,增加区别意义的形符或声符。二者是古今字关系。如果说它们是通假关系,则是颠倒了它们

25、之间的先后顺序。通论词汇一、单音词和复音词1.按词的语音形式分类,可以分为单音词和复音词。 2.从词所包含的词素来给它们分类,可以分为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和复合词(由几个语素构成)。 3.单音词都是单纯词。复音词大都是复合词,但也有少量的单纯词。 (一)单音词特点:1.多义性。古汉语词汇里的单音词,几乎都是多义词,并且,许多单音词所包含的义项也很多,有的甚至十分复杂。 2.能产性。 单音词还有很强的能产性,它可以从它的词义的各个方面同别的词进行组合,构成大量的双音词 。(二)复音词古代汉语复音词里,绝大多数是双音节词。从复音词所包含的词素而言,有单纯词和复合词两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复音词里

26、的单纯词,复音词中的单纯词主要有联绵词和迭音词。1.联绵词特点:(1)几个音节只表示一个词素,不能分析;(2)音节之间大都有双声、叠韵关系。从音节间的语音联系来看,联绵词可以分为下面几种:双声联绵词 这类联绵词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例如:参差踟蹰憔悴陆离 蒹葭鸳鸯蟋蟀蜘蛛 叠韵联绵词 这类联绵词两个音节的韵部相同。如:窈窕逍遥须臾朦胧 苤苡葫芦芍药仓庚双声叠韵联绵词 这类联绵词两个音节的声母和韵部都相 同。如:辗转缱绻 其他联绵词 这类联绵词音节之间没有双声、叠韵关系。例如:狼狈扶摇菩提铿锵 2.叠音词关关雎鸠 伐木丁丁 习习谷风3.复音词和单音词的关系单音词的临时组合 大部分复音词都是经过单音

27、词临时组合这个阶段的,临时组合的形式有下面几种: 同义词连用 反义词对举4.复音词词义特征复音词词义上具有整体性。两个单音词复合成一个复音词后,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并不完全等同于那两个单音词词义的简单相加。单音词作为词素进入复音词后,它们原来的意义也就有了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两个单音词复合以后,各自原义消失,而表示与原义相关的另一个意义;如骨肉、水土。 两个单音词复合后,各自原有的特征消失,混合成一个新的统一的意义。由两个同义词复合而成的复音词,大都有这种变化。如婚姻、饥饿。两个单音词复合后,其中一个单音词词义虚化,只表示另一个词的词性或感情色彩;如妻子。两个单音词复合后,其中一个

28、词的意义成了复合词的意义,而另一个词的意义消失,成为一个陪衬的音节而已。如利害、兴亡。二、偏义复词鉴别方法:分别代入,看成立于否,可确定偏义复词意义所在。 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1)定义:我们把一个词生成时的那个最初的意思叫做词的本义;词义从一点出发,沿着不同的方向,向相关的方面延伸而产生一系列新义,就叫做词义的引申。通过引申方式所产生的新义叫做引申义。 (2)怎样识别词的本义?首先,分析字形。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之初,人们总是设法通过字形将字意大致面貌体现出来。因此,汉字的形体结构和字义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其次,证以文献。证以文献具体来说有两方面的内容: 1、古人使用这个词的材料2、前人

29、注释这个词的材料(3)词义引申的方式1词义引申的总趋势是: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从个别到一般的例子如下: 获(获)说文:“获,猎所获也。”指猎获禽兽。由此引申为俘获敌人。礼记檀弓下:“古之侵伐者不获二毛(二毛指老年人)。”后来又引申指得到其他的东西。节说文:“节,竹约也。”本义指竹节。由此引申为木节、骨节等。如庖丁解牛:“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鳞表示“鱼鳞”时是个别的,比类而及“鳞状甲片”,又进一步引申为“鳞状物”,则是一般的了。颠本义是“人的头顶”,说文解字注:“颠者,人之顶也。”是个别的,比类而及“物体的顶部”,陶潜归田园居:“狗呔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则又是一般的了。从具体到

30、抽象的例子如下(更为普遍):表示“早晨”的“朝”,内容就比较具体,“初”是它的引申义,就抽象一些;“朝拜”跟“早晨”的距离比较近,它比“朝向”就具体一些。 “习”表示“鸟反复飞”这个内容时,是比较具体的,表示“学习”这个意义时就比较抽象。 “总”说文:“聚束也。”指聚合捆束。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古代少年把头发扎成两个发髻,形状像角,称为“总角”。)由此引申为总归、总结。2.词义引申的方式,一般认为有三种类型:辐射型、连锁型和综合型。 辐射型:辐射型中的引申义以一个意义(往往就是词的本义)为核心向不同的方向派生出去。 如:节,用于树木,引申为木节。用于动物,引申为关节。用于音

31、乐,引申为拍节。 用于时令,引申为时节、季节。用于动作行为,引申为节制、节省。用于道德质量,引申为气节、气操。连锁型:连锁型引申,是词义的线性引申,由甲义引申为乙义,再由乙义引申为丙义,如此环环相扣,单方向发展。综合型:一个引申序列中既有辐射型,也有连锁型。很多较为复杂的引申关系都是综合型。如:数,计算数目几屡次密切细密,计算列举,计算技艺,占卜命运3.词义引申的具体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点:从词义所概括的事物的特性(包括性质、形状、颜色、味道、用途等)来引申。如素:白色白白地。又,从“素”的未经染色的特性引申为本色,朴素。通过借喻和借代等修辞手段的经常运用而引申。(不同于那种临时的打比方。)手足喻兄弟。 蛇足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